近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与桑索姆公司合作研发的微型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肿瘤细胞时空动态的非侵入性实时监测,为癌症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这项技术无需荧光标记、无细胞毒性,可长期追踪细胞变化,而其与液氮罐细胞冻存技术的结合,正构建起“实时监测-长期保存-精准研究”的完整科研链条。
该技术的核心是基于阻抗的微型传感器,配合微电极阵列与预测算法,能快速解析细胞密度、直径及类型的时空变化。测试中,研究团队成功区分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与癌变细胞,并实时监测乳腺癌细胞的空间异质性及与正常细胞的竞争关系,结果与显微成像高度吻合。相较于传统活细胞荧光显微镜,其优势在于避免了荧光染料的细胞毒性和光诱导损伤,为长期观察细胞自然状态提供了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实时监测技术与液氮罐细胞冻存技术形成了互补。在癌症研究中,肿瘤细胞的长期保存依赖液氮储存系统——通过-196℃液氮环境抑制细胞代谢,维持其生物学特性。而新监测技术可在细胞冻存前捕捉动态变化,冻存后复苏的细胞又能通过该技术验证活性,形成“监测-冻存-复苏-再监测”的研究闭环,大幅提升实验数据的连贯性。
在实验室操作中,液氮罐细胞冻存需配合严格的安全规范。例如,储存区域需配备氮气报警器,实时监测液位高度与温度,防止因液氮不足或温度不够导致的细胞失活风险;操作人员则必须佩戴液氮防冻手套,避免直接接触-196℃液氮造成冻伤。这些安全措施与新型监测技术的无创特性相辅相成,既保障实验人员安全,又减少对细胞样本的干扰。
目前,该监测技术虽未商业化,但已展现出在个性化医疗、药物研发中的潜力。未来,若与液氮冻存技术深度融合,或将实现“患者肿瘤细胞实时监测-液氮长期保存-药物敏感性测试”的全流程管理,为癌症治疗方案定制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随着生物监测技术的进步,液氮罐细胞冻存作为细胞保存的基础手段,其与前沿监测技术的协同将成为行业趋势。科研机构在引入新型监测设备的同时,完善液氮储存的安全配套(如液位监测报警器、专业防护装备),才能在提升研究效率的同时,确保样本安全与人员防护的双重保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