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健康日新闻(Health Day News)报道,8月23日在线发表于《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期刊的一项研究证实,利用白血病干细胞(LSCs)评估可测量残留病(MRD)的检测方法,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复发预测中,性能显著优于传统检测手段。这项研究不仅为AML临床诊疗提供了更精准的技术依据,更凸显了生物医药研究中样本低温存储的核心价值——专业的干细胞存储液氮罐在此类研究中,为白血病干细胞样本的长期稳定保存搭建了关键保障,直接影响后续MRD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是推动研究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该研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李思思(Si-QiLi)团队主导,研究者严格筛选了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60名AML患者,通过长达数年的随访,系统对比分析了基于LSC的MRD检测法与传统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的预测效果。在整个研究周期中,白血病干细胞样本的活性维持是决定数据有效性的核心环节:研究团队借助干细胞存储液氮罐的-196℃超低温环境及真空绝热技术,有效隔绝外界热量干扰,避免了样本在多次检测间隔中的活性流失与性状改变,确保了不同时间点检测数据的一致性,为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可信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数据清晰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预测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以CD34+CD38−cocktail+LSCs(≥0.004%)为阳性判定标准的LSC-MRD检测中,阳性患者的5年累积复发率(CIR)高达49.7%,远高于阴性患者的8.5%;同时,阳性患者的无白血病生存率(LFS)仅为48.2%、总生存率(OS)为59.7%,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84.4%和82.8%。传统MFC-MRD检测虽能一定程度区分复发风险(阳性患者CIR45.8% vs阴性患者10.9%),但在核心评估指标上全面落后于LSC-MRD检测:后者灵敏度达52.4%(传统MFC仅33.3%)、C指数0.72(传统MFC0.65)、约登指数0.44(传统MFC0.27),且从LSC阳性到复发的中位预警时间长达144天,比传统MRD检测的65天延长近一倍,为临床医生提前制定干预方案、改善患者预后争取了更充足的时间窗口。
值得关注的是,这项研究的推进也为生物医药机构的设备配置提供了明确参考。在干细胞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干细胞存储液氮罐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其稳定的低温性能可满足不同类型干细胞的长期存储需求,尤其适用于AML这类需要长期随访监测的疾病研究;对于有高精准、防污染存储需求的场景,气相液氮罐凭借样本与液氮隔离的设计优势,能进一步降低交叉污染风险,提升样本管理质量。此外,实验室液氮罐报价是机构采购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建议结合存储规模、使用频率及精度需求,在设备性能与成本间找到平衡,确保设备投入能切实匹配研究或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避免资源浪费或性能不足的问题。
研究作者在结论中强调,结合其他研究团队的成果及本次长期随访数据,基于LSC的MRD检测法应被优先推荐用于AML患者的复发预测。这一技术的普及将推动AML诊疗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而干细胞存储液氮罐等低温存储设备的持续迭代优化,也将为血液疾病研究、干细胞临床转化等领域提供更坚实的技术保障,助力生物医药行业突破更多技术瓶颈,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来源:health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