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阻止北部白犀牛(NWR)从地球消失,国际BioRescue联盟在物种保护领域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该团队已成功培育出3枚北部白犀牛胚胎,目前纯北部白犀牛胚胎总量已达38枚。这一成果背后,除了前沿辅助生殖技术的支撑,航空型液氮罐等关键设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濒危物种遗传资源的跨国运输与保存提供了可靠保障。
北部白犀牛目前仅存Najin和其女儿Fatu两头雌性个体,且均无法自然受孕。自6年前(2019年8月22日)在肯尼亚奥佩杰塔保护区首次从两头犀牛体内采集卵母细胞以来,由德国莱布尼茨动物园与野生动物研究所牵头、捷克德武尔克拉洛韦野生动物园协调的BioRescue联盟,已累计从Fatu体内完成21次卵母细胞采集,其中今年的3次采集均在意大利Avantea实验室成功培育出胚胎。
在胚胎培育与后续移植的全流程中,低温存储与跨国运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于卵母细胞、胚胎等生物样本对温度敏感,需长期维持在-196℃超低温环境,该联盟在将肯尼亚采集的卵母细胞运往意大利实验室,以及后续转移胚胎至肯尼亚进行移植时,均采用航空型液氮罐保障样本活性——其多层真空绝热结构可将日蒸发率控制在低的水平,即便经历长途航空运输,罐内温度波动仍能稳定在±2℃以内,确保胚胎在转运过程中不受损伤。
2023年底,BioRescue团队曾利用南部白犀牛胚胎完成首例犀牛试管婴儿受孕,验证了胚胎移植技术的可行性。此后,团队组建新的代孕犀牛群体,分别在2024年7月、12月及2025年5月尝试移植纯北部白犀牛胚胎,虽暂未实现长期受孕,但2024年12月的移植后观察到代孕母犀牛子宫黏液发育,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关键数据。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胚胎移植流程均经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专家伦理评估,未对代孕南部白犀牛造成健康影响,而供体Fatu的卵巢健康甚至因反复采集过程中的“卵巢清洁疗法”得到改善。
近期,这一物种拯救行动获得更多全球关注。2025年8月24日,国家地理纪录片《最后的犀牛:新希望》在Disney+和Hulu上线,影片记录了团队在奥佩杰塔保护区的艰难探索,包括首例代孕犀牛受孕的突破与挫折,同时展现了犀牛与饲养员之间的深厚羁绊。此前,BioRescue团队还因相关研究获2025年初《Reproduction》期刊“最佳研究奖”,进一步凸显其工作的全球重要性。
目前,BioRescue联盟除了持续推进胚胎培育与移植,还在攻关干细胞与古DNA技术以提升未来北部白犀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日本大阪大学与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中心的研究人员正致力于从多能干细胞中培育功能性卵母细胞。在这一过程中,液氮生物容器用于实验室长期存储干细胞样本,而运输型液氮罐则适配短途样本转运需求,与航空型液氮罐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起覆盖“采集-培育-运输-移植”全链条的低温保障体系。随着技术持续突破,团队的终极目标是让北部白犀牛重新回归其原生栖息地,而相关等设备,将继续为这一濒危物种的“重生之旅”保驾护航。
来源:ph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