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愈发受关注的今天,技术创新正成为濒危物种守护的关键力量。近日,新加坡Mandai野生动物集团联合科研机构打造的东南亚动物细胞“诺亚方舟”正式落地,而空液氮罐等专业低温存储设备,在这场跨越物种的保护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细胞样本的安全处理与运输提供了核心支撑,也为低温设备在生态科研领域的应用树立了行业新范例。
这座“生命宝库”分别落地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与Mandai野生动物保护区,不同于传统的动物保护模式,这里存储的并非完整动物个体,而是承载着物种核心生命信息的细胞与组织样本——要让这些“生命火种”长期保持活性,零下超低温的存储环境是关键前提。作为新加坡五大野生动物园的运营方,Mandai野生动物集团专门研发了特殊冷却技术,能让细胞在低温环境中进入“休眠”状态,待后续需要时解冻,仍可正常生长与复制,这为濒危物种保护留存了珍贵的“生命备份”,也为后续科研工作埋下了重要伏笔。
在样本处理的关键环节,低温容器的作用不可或缺。科研人员在野外采集细胞后,会第一时间将样本放入预冷的空液氮罐中临时保存,通过逐步降温避免温度骤变破坏细胞活性;待样本转运至实验室后,再转入实验室液氮罐进行精细化低温管理,依托设备精准的控温能力,为不同物种细胞打造适配的存储环境,确保样本长期保持科研价值。
从应用前景来看,这些低温存储的细胞样本潜力巨大。目前科研团队已探索将其用于体外受精技术,未来若技术成熟,甚至可能为已灭绝动物“复活”提供可能。而要实现样本的长期安全存储,液氮存储罐的稳定性能至关重要——其优异的保温设计可减少液氮挥发,维持罐内持续低温,保障样本在数十年内保持活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长效支持。
就在今年1月,Mandai野生动物集团旗下的MandaiNature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完成10种鸟类的活细胞存储,包括极度濒危的巴厘岛八哥、濒危的淡紫冠亚马逊鹦鹉与白腹鹳。
新加坡的动物细胞低温存储实践,不仅为东南亚野生动物保护开辟新路径,更凸显了专业低温设备的核心价值。对于生物科研、生态保护机构而言,选择适配的空液氮罐是保障样本安全、推动研究进展的基础,也将助力更多濒危物种在技术守护下延续生命希望。
来源:straits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