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份针对辅助生殖技术(ART)全球婴儿数量的全面估算研究发布,数据显示自1978年该技术首次应用以来,截至2018年,通过试管婴儿(IVF)等ART技术诞生的婴儿数量已达980万至1300万之间;若结合2018年后的初步数据推算,2024年这一总数或将突破1300万至1700万,ART技术正为全球千万家庭提供生育支持,而生殖中心液氮罐作为胚胎存储的核心设备,在技术落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RT技术涵盖所有需在体外处理卵子、精子或胚胎的生育治疗手段,除广为人知的IVF外,还包括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及胚胎冷冻等。1978年7月,全球首例IVF婴儿路易丝・布朗诞生,标志着ART技术正式迈入临床应用阶段。此后数十年,尽管社会对该技术存在不同看法,但ART仍持续发展,不过此前始终缺乏对全球ART婴儿数量的系统性统计。
此次研究由新南威尔士大学国家围产期流行病学与统计中心主任Georgina Chambers教授牵头,团队分析了国际辅助生殖技术监测委员会(ICMART)1978年至2018年的报告数据——涵盖101个国家的1243份提交资料,对未上报数据的地区则结合区域专家评估进行估算。研究发现,ART婴儿数量多年来呈“指数级增长”,而这一增长背后,超低温液氮容器凭借优异的绝热性能,为胚胎、精子等生物样本提供稳定的-196℃超低温存储环境,成为ART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备。
数据同时揭示了全球ART可及性的显著差异:北欧、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ART使用率高,而非洲、南美洲及亚洲部分地区使用率低,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孕率水平相近。ICMART主席、研究作者David Adamson教授指出,使用率差异源于文化宗教反对、性别不平等、生殖权利支持不足等因素,同时经济可负担性低、偏远地区诊所数量少等实际问题也制约了ART普及。
Adamson教授认为,通过增加政府资助、降低治疗成本等措施,ART使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社会应将生育护理与ART技术支持提升至其他医疗服务同等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改善ART可及性的过程中,生物医疗液氮罐等核心设备的普及尤为关键,它能帮助更多地区的生殖机构建立完善的样本存储体系;而北欧等高发地区的经验显示,生殖中心液氮罐的标准化配置,可通过稳定的胚胎存储质量,进一步保障ART治疗成功率。
从首例IVF婴儿到如今千万家庭受益,ART技术已成为推动生育公平的重要力量。正如Chambers教授所言,“随着更多婴儿通过IVF诞生,我们期待全球范围内安全、高质量的ART护理能更公平,且基于人权实现普及”,而生殖中心液氮罐等设备的持续优化与普及,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iflscience.com